发表时间:2024-12-23
阅读次数:148次
近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印发《上海市低空飞行服务管理能力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按照“示范先行、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步骤分三阶段建设。至2027年年底前,将全面形成上海市低空公共航路网络架构,累计划设低空飞行航线不少于400条。《方案》发布预示着上海交通开启新篇章,低空空域将成为我国继土地资源后又一种具有强烈经济属性的自然资源。
作为自然资源领域专业咨询服务商,城建设计集团一直在思考如何率先在空地一体化领域开展规划探索与创新转型,先行成立城市立体交通研发中心(低空交通中心),聚焦低空经济发展的规划设计和技术应用,努力实现从单一地面交通规划向立体交通规划的转变,从传统基础设施布局向创新场景应用的转型,不断探索低空领域规划建设的新范式,规划“天空之城”,布局“低空经济”。
一、基于低空客运需求,探索起降设施布局
1、发展需求:
依托都市圈,核心城市低空客运需求潜在流量大,支撑区域协同一体化和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发展。
随着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都市圈城际间商务出行、城市主城区与新城间跨区出行联系日益紧密,需要高效便捷、相互补充的交通体系,低空交通大有可为。基于城建设计集团自研交通大数据平台,分析上海与长三角城市大于50km出行分布,发现长三角生产生活高度同城,与苏州、嘉兴、杭州、南通、无锡、宁波、南京联系紧密,前10出行联系量约单向90万人次/日。同时,上海市内长距离(大于20km)出行分布集中于浦东与五大新城,临港、嘉定、松江尤为突出。
2、现状痛点:
现有低空起降设施数量少、类型单一,体系不完善。
以上海为例,已备案通用机场有23个,2个跑道型机场、10个直升机机场、1个水上机场及10个其他起降场地,A类机场数较少,且低空起降设施密度不足。另外,按照《通用机场分类管理办法》(民航发〔2017〕46号)规定,通用机场按“航空器座数+对公众开放与否”分为A类(A1/A2)、B类,其中,A1类为10座以上航空器使用,A2类为5-9座航空器使用,按目前国内外eVTOL与飞行汽车座数(最多6座),则基本全部切归于A2类,无法适应地方建设管理要求。
3、规划布局:
面向“多场景、大规模、高密度、高频次”融合飞行,分级分类建立低空起降设施规划体系。
低空起降设施布局遵循统一规划、远近结合、功能兼容、集约共享的总体原则,对公共开放空间进行复合利用。近期着重服务于有明确需求的特定场景,然后以点带面逐步拓展。综合考虑起降设施的供给服务能力,构建“大型起降枢纽—中型起降场站—小型起降点”三级起降设施体系。
大型起降枢纽结合现有大型枢纽(机场/火车站等),作为区域运营管理中心,面向大上海都市圈城市群及五大新城之间中长途飞行,兼顾维修保养/停机存放/能源补给/试验试飞等功能,飞行区以短跑道(100米及以下)及垂直起降为主,兼顾现有直升机。
中型起降场站结合城市交通枢纽(地铁TOD/公交场站等),利用城市更新的契机,与城市空间设施、传统交通系统高效衔接,建设起降枢纽和场站,作为片区运营管理分中心,面向中心城范围内或五大新城区域内的中短途飞行,兼顾停机存放/能源补给,飞行区主要以垂直起降为主。
小型起降点合理利用城市边角料建设用地,并综合建设停车场和配套服务设施,由各个区规划布局,以区域内短途飞行,兼顾应急救援及起降避险等。
二、坚持商业价值导向,因地制宜策划
VOD(Vertiport-Oriented Development)
基于各个区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按照“有场景可应用示范、有客户可购买使用”为原则开展低空交通运输,实现商业化试点和规模化应用。11月29日,城建设计集团“全链条落地策划”临港-嵊泗低空客运航线成功首飞,从近3小时车程或超4小时公交缩短至约20分钟飞行,提高出行效率,便捷连接临港耀雪冰雪世界、海昌海洋公园与嵊泗旅游资源,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依托低空垂直起降交通枢纽,打造空地一体综合体,发展低空交通+产业。立足综合建设运营商的发展定位,整合低空经济、智慧交通及民航运输等优势资源,在深度挖掘区域特色与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融合现代科技与未来愿景,旨在打造一个集低空交通、商务交流、文化旅游、研学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前瞻性发展平台,力求打造一座以智汇体验为核 、兼顾猎奇娱乐的空地一体综合体。这一设计理念不仅体现了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探索与创新,也深刻回应了新时代下人们对高品质、多元化生活方式的追求。
三、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创新自主标准体系
2022年,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发布首部垂直起降场(Vertiport)设计规范,美国FAA发布《Engineering Brief 105 Vertiport Design》,2023年澳洲CASA发布《Guidance for Vertiport Design》。2024年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民用垂直起降场地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发布《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起降场技术要求》(T/CCAATB 0062—2024)。
以国内外既有标准规范为基础,制定一套服务于各类航空器的低空起降点建设标准,明确标准化场地的建设要求,基本设施包括起降站、能源站、紧急备降和接驳设施等,增强设施包括停机设施、检修设施、保障站和移动设施等。
城市立体交通研发中心(低空交通中心)
城市立体交通研发中心(低空交通中心)是城建设计集团抢抓低空经济新赛道,打造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面向全国的低空经济高端智库和高科技企业的重要抓手。中心近年来把握数字化和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布局新型智慧化交通系统,在无人驾驶、低空交通、MaaS出行等领域提前谋划,系统开展面向城市低空交通发展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全链条技术研究,高水平服务全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项要求,体现高端智库担当。目前,中心依托交通规划设计所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工作积累,已构建低空经济生态圈、形成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低空起降设施体系规划设计及相关技术、低空空域及航路航线划设、空地一体化MaaS等专业型服务队伍,围绕低空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应用场景策划落地、产业全流程服务等提供专业技术及产品服务。
(来源:公众号 城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