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工作从“眼”开始
发表时间:2018-09-26
阅读次数:4722次
“用眼、用心、用口”:管理者的工作从“眼”开始
想要推己及人,再付诸行动,“用眼、用心、用口”这“三用”是极其重要的。这是我从帝国饭店的小林哲也董事长的演讲中领悟到的——第一步是用眼观察。这样才能了解对方的需求是什么,才能用心帮助对方,或是询问对方有什么具体需要,进而伸出援手。这“三用”对上司来说尤为重要。对于管理者来说,最关键的人是可以完成本部门业绩目标的实干型员工。为了能让他们努力工作、实现目标,作为上司,必须尽全力做到“用眼、用心、用口”。
上司要时刻关注下属,不好的地方要指摘和批评,好的地方要表扬和发扬。这样也能增加下属的紧张感和安全感,促进他们的成长。上司要关注下属,上司对下属的关注关系重大,上司的工作其实正是始于对下属正确、可靠的关注之眼。相反,只是一句“去把这个处理了”,把命令下达给下属之后就不闻不问,对下属的工作进展也不加以关注的上司,无疑是最差劲的。上司没有责任感,下属也就不会有紧张感,变得懈怠下来,当然更不会有所成长。公司里如果尽是这样的上司,公司就等着关门大吉吧。上司做到“三用”,对下属加以关注,就必须做到最早上班、最晚下班。
佳能电子的部长、负责人会比一般职员更早到公司,然后向出去跑销售的员工一个一个打招呼,在早上一见面时就确认他们当天的工作,并对他们说一句“加油”。销售人员结束工作后回到公司时,部长和负责人会对他们说上一句“辛苦了”,如果发现了无精打采的员工,有时还会拿出茶和点心与他们交心,询问他们发生了什么状况。销售人员有时会因为业绩差,或是被客户说了什么难听的话而意志消沉。在这种情况下,给予员工安慰和鼓励也是管理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销售,并不是把畅销的东西卖出去。能把不畅销的东西卖出去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销售。我在30多岁时,曾经对销售部门使出激将法,我问他们:“为什么竞争对手能把死鱼卖出去,我们却连活鱼都卖不出去?”但这也是事实。抢手货不管谁去卖都能卖得好,只有把冷门产品卖出去才能叫销售之神。销售人员就像是洄游鱼类,他们的工作就是在各个客户之间奔波。根据“单纯接触原理”,见一个人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拉近心理距离,久而久之,偶尔也会产生从这个人那里买点东西的想法。所以,销售人员在跑销售时,哪怕是多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接触客户。
如今佳能电子的目标是每天见12名客户。销售人员完成这一目标本身就已经很不轻松,所以上司更应该在他们早上出发时打招呼送行,在他们结束工作回到公司时打个招呼,以此来营造一种家的氛围。只有感受到了上司用眼、用心、用口的关爱,销售人员才会甘心变成“洄游鱼类”,拼命完成销售任务。
从背影洞察灵魂
“嗯?好像和平时不太一样。”做到“三用”的管理者更容易发现下属身上流露出的细微差异。正因为了解下属平时的状态,所以更容易捕捉到细微的信号,发现他们的变化。所以,管理者平时就做到“三用”,提前掌握下属平日里的状态非常重要。
我从很早之前就开始注意下属结束工作后回家时的背影。人的后背是没有任何防备的,所以容易把内心的压力展现出来。例如,某个下属平时下班都是挺胸直背,今天却塌肩驼背,这种异常情况很容易用眼观察出来,也比较容易确认。当然,在判断是否出现异常时,也不一定非要看背影。比如说,想看透一个人的心情如何,可以关注他早上打招呼的方式,或是一些个人习惯。例如,原来这个人集中精力工作时,会不停地转动圆珠笔。诸如此类,判断方式有很多。
人是具有习惯性的生物,所以,一般来说通过“癖好”可以看清一个人。此外,管理者还要尽可能地为每个下属建立一个“观察笔记”,如果能持续不断地进行观察,就更加容易还原一个人的真实形象。如果发现员工的身上出现了异常,管理者就要进一步加以关注,如果一段时间后该员工恢复了常态,就可以松一口气。倘若情况变得更差,就要主动问一句:“怎么了,有什么烦心的事吗?”然后耐心听他倾诉。做到这里,多数员工就能恢复常态。其原因是,他们把独自肩负的烦恼倾诉给上司之后,心情就会大大改善!
所以,首先要做到倾听,也就是让员工一吐为快,而且尽量不要让员工心中的不快郁积,要尽早地给予他们倾诉的机会。如果是由于家人生病需要照看,那么就尽快对工作分配做出调整,或者让员工休息一两天,然后看看情况的变化。如果还是没有改善,则可以考虑更为专业的心理辅导。
随着日本劳动安全卫生法修正案的实施,从2015年年底开始,员工人数在50人以上的企业,均被赋予了新的义务,即必须为员工进行心理压力测试。能不能通过部下的背影读懂他的灵魂?管理者需要加强对部下的关注,同时培养能够洞察部下反常态的能力。
善用“敬畏之眼”,方得拥趸
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的人,具有关怀他人的意识,他们大多也擅长“用眼、用心、用口”关注别人。由于这些人怀有尊重别人的心,所以更为谦虚,习惯用“敬畏之眼”去洞察他人。然而,不会换位思考的人不具有体谅别人的心,不擅长“三用”,看待他人时也多用“鄙夷之眼”。这种人总是自以为是,缺乏谦和之心,他的言行和举动常常使人不快。
我遇到过这么一个案例:曾经有一名非常优秀的女员工,每次公司开拓新的业务时,她都会被调动到相关部门。在被连续调动三次以后,这名女员工辞职了。因为她以为自己被公司里的人嫌弃,连续的调动其实就是暗示让她辞职。在她被调动之前,她的上司从来不做任何解释,只是说“接下来你去××部门干吧”。正因如此,她才会胡思乱想:“为什么只有我被这么频繁调动?”她周围的人也开始传一些风言风语——“八成是上司信不过她”“领导是不是对她有意见”。这名女员工异常苦恼,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
但事实上,她是一名不可或缺的优秀人才。上司本应该站在她的立场上,在大家面前说点什么。例如“正因为××非常优秀,所以有了新业务时,我都第一个想到她,希望能借助她的力量让新业务顺利启航”等。这样的话,这名女员工本人一定能感受到自尊心方面的满足,会更加努力工作。周围人对她的评价也会水涨船高。
下属是完成计划任务的先头部队,如果他们能以愉悦的心情工作,必将事半功倍。当然,该批评的时候也要批评,这也是培养更强战斗力的必经之路。如果就事论事,为了员工的发展而去批评他,相信员工也会理解。总是用“鄙夷之眼”看待他人的人,一定不懂得放下身段,说一句:“我需要你的能力。”
他们不懂得站在那位被频繁换岗的女员工的立场上去思考,才把她当作一个物品一样呼来喝去。这样的事情一旦多次出现,员工必然会受到伤害,产生逆反心理或丧失信心,从而辞去工作。对于很多人来说,位置越高就越容易用“鄙夷之眼”看人,进而,会在不知不觉之中把部下当作棋子看待。在这种上司手下工作的员工会慢慢失去动力,甚至从+100坠到-100。针对这种不公正的待遇,有的员工甚至还会屡屡做出伤害企业的报复行为,例如故意在产品中掺入异物,故意泄露内部信息等,这就是所谓的“人祸”。
不重视员工,用“鄙夷之眼”看人的上司,不仅仅会扼杀优秀的人才,还会招致对方的怨恨,给企业的生存带来威胁,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危险人物”。
如果有人用“鄙夷之眼”和傲慢的态度对待自己,无论谁都会感到耻辱和被轻视,使心理上受到伤害,或是留下痛苦的记忆,进而产生抵触和反抗的心理。
当你想让他人告诉你某事时,或者想在重要的磋商中探寻对方的真实想法时,如果采用这种态度,得到的结果一定不会乐观。如果我们放下身段,用“敬畏之眼”与人交流,对方也会敞开心扉,吐露真情,有时还会故意露个破绽,放下戒心,这是人类的天性。
有时两个能力相同的人,公司内外对他们的评价也会天差地别。评价较差的人往往爱用“鄙夷之眼”看人,用傲慢的态度待人。
目光和眼神可以真实地暴露出一个人的内心。此外,在物理层面,调节视线的高度也很重要。不要让部下站着做汇报,而应该自己站起来,或者让部下坐下,总之要保证说话时两个人的视线保持水平。
这样,部下就不会畏首畏尾,可以用平和的语气进行交谈。
直面不足,不耻下问
善于放下身段,用“敬畏之眼”待人的人,会时常保持谦虚和坦诚,敢于低头向内行请教:“给您添麻烦了,请您教教我。”在看人时,这也是一个重点。或许是由于自尊心作祟,或者是过于自信,或者是先入为主,或者是怕麻烦,原本只是张口问一句“能不能教教我”的事,有些人却怎么也做不到,反而不懂装懂、独断专行,到头来常常引发更大的麻烦。
过度自信或是容易先入为主的人,会受制于固定观念,总是自然地把“绝对”“尝试”挂在嘴边。容易上当受骗的人,往往也是这种囿于固定观念的人。相反,能够开诚布公、谦虚坦诚地说出“请教教我”“请帮帮我”的人,一定是与自负、傲慢、独善其身等行为无缘的人。
他们善于倾听别人的话,能够灵活地学习一切知识。所以,他们一旦有不明白的地方,马上就会向了解的人询问。其结果就是,他们能够快速、顺利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而且失误较少。可以说他们具备完成工作所必需的重要素质。
佳能电子目前正在开展一项革新——为的是让老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对生产线自动化进行升级换代。这不仅能提高老员工的工作效率,在推广到海外工厂以后,还能节省全自动操作的培训流程,降低生产线维修成本。原本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一套全自动设备就会落后于时代,也正是因为赶上了这一时间点,佳能电子便开始实施这项改革。
前文中提到过,改革要从具有热情且坦诚的部门开始,像这样的革新也不例外。因此,负责最初的生产线改革的人一定要具备“不耻下问”的精神,每当遇到不清楚的事情,都能坦率、谦虚地向其他部门求教。
由于具备这种精神的人一般都是非常随和的,所以别人也会乐于回答他的提问,为他提供帮助。
掀起改革的部门领导,一定要是“不耻下问”者。如果部下学习了上司这种“遇到困难就虚心求助”的做法,那么整个部门就一定会不断进步。
公司的工作五花八门,不管多么优秀的员工也不可能100%地精通所有工作。即便是自己擅长的领域,也不可能仅凭一个人的知识或技能解决所有问题。正因为如此,无论一个人多么成功,也必须善用“敬畏之眼”,虚心求教。
北大纵横